中国人对拉菲红酒,情有独钟。
或是说,人们心中,都有一个拉菲情结。
拉菲红酒,在中国象征着最好的红酒。
宴席上能喝到拉菲,说明饭局档次高、面子足。酒桌上请客喝拉菲,意味着主人家有派头、规格高。几十年以来,概莫如是。
有意思的是,中国人还为“拉菲红酒”取了个昵称,叫“大拉菲”(以下皆用该昵称指代)。
要知道,在中国语境里,“天下尊贵,唯‘大’不破”。什么大款、大奔、大哥大、大佬、大老板、大师、大V,只要是最好的最高档的,都被冠以一个“大”字。
确实也是,连国际上大名鼎鼎的82年拉菲,也不过是“大拉菲”其中的一个年份。
当我把这个名字“Big Lafite”,告诉欧洲人听时,他们总是一脸疑惑样。甚是有趣。
喝红酒的饭局上,大拉菲是人们聊到次数最多的葡萄酒。
可能,也是因为它充满神秘色彩。
大拉菲,国际地位高。它来自全球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地,法国波尔多,在全世界,又是公认最顶级的波尔多红酒。
大拉菲,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能接触到的。它总是出没于高端饭局宴请、高档酒店餐厅,而且,动辄一两万的价格,也让人望而止步。
但我们中国人,无论有没有喝过,就是喜欢在酒桌上提到它,谈论它,尤其是传说中的“82年拉菲”。
仿佛越是神秘,越有名气,越价格贵,越有酒酣饭余谈论的兴致!
这篇文章里,郑小塔带你了解下传说中的拉菲红酒“大拉菲”,下次饭局上聊到喝到时,也能讲出品出个一二三来。
1
大拉菲的名字和历史
“大拉菲”这个名字,在中国众所皆知。
但它的正式名字其实是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,国内官方翻译为“拉菲罗斯柴尔德古堡红葡萄酒”,简称“拉菲古堡”。
Lafite,来源于拉菲酒庄所在土地的曾经拥有者La Fite family,古法语意思是“小山丘”,无意中也透露出拉菲葡萄园是山坡丘陵地形。
Rothschild,则是现在拉菲酒庄拥有人 Rothschild(罗斯柴尔德)家族的名字。该家族历史上声势显赫,一度垄断欧洲银行业,至今在国际金融业仍有举足轻重地位。
对欧美人来说,“Lafite Rothschild”这个名字带有一股浓厚的贵族味,将近300年的金融世家。
大拉菲(拉菲古堡),是真正意义上的拉菲红酒。我们中国人口语中经常谈论的“拉菲”“拉菲红酒”,其实就是指它。
郑小塔平时在杭州教WSET国际品酒课程,或在大学里讲课,都会在教学PPT里,放一张大拉菲的酒标照片,让同学们记住。
上面这张图,你可得好好看看,真正的拉菲红酒(大拉菲),就是长这样的。可别被一些山寨仿冒酒所蒙蔽,仔细对照,孰真孰假,一目了然。
拉菲酒庄还有一款红酒(如下图),在国内饭局上经常出现,估计你也知道,俗称“小拉菲(拉菲珍宝红葡萄酒)”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,大拉菲是正式款、旗舰款,而小拉菲红酒是基础款、入门款。所以,我们还管大拉菲叫“拉菲正牌”,小拉菲是“拉菲副牌”。
宴席上喝到大拉菲,可以聊聊它的来龙去脉,国内很少有人能讲清楚这些,所以,你告诉大家,会显得比较出彩。
“论年纪,大拉菲已有400多岁,跨越了5个世纪”,你可以这样开场。
17世纪,也就是中国明清交替之时,“海上马车夫”荷兰人来法国波尔多做贸易生意,想扩大葡萄酒产量,于是,拦海设坝,排水造田,把吉隆特河入海口的沼泽地,改造成一个个葡萄园。
而曾经种植小麦的小山丘,也“摇身一变”,种满各种葡萄,拉菲酒庄开始挂牌营业,大拉菲也横空出世。
历史上,拉菲酒庄的拥有者,都是欧洲名门望族。
17~18世纪,Ségur family(塞格尔家族)掌舵下,大拉菲进入欧洲上流社会。据说,当时整个法国凡尔赛王宫都在讨论大拉菲,还有“国王之酒”的美誉。
1797~1868年,拉菲酒庄由荷兰人 Vanlerberghe 家族掌控,精心打理下,大拉菲的品质继续得到提升。
“19世纪中期,拉菲酒庄迎来最大的转折点”,你顿了顿,继续说道。
1855年,法国举办世界博览会,为了向世界推销法国红酒,特地制定了一份榜单《1855年波尔多红酒分级体系》。在这张排行榜中,大拉菲被评为“第一等级第一位”(也称一级庄)。
这份榜单受法国官方认可,为大拉菲的“法国顶级名酒”地位,奠定法律基础。
1868年,欧洲金融界巨头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举收购拉菲酒庄。
当时,该家族在欧洲已经发迹近百年。据记载,在1850年时,罗斯柴尔德家族积累财富高达60亿美元。
那个年代,欧洲有钱人流行到法国波尔多,买土地,建庄园,既可家人度假,亦可招待贵宾,还能酿酒赚钱。
于是,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之一 Nathaniel男爵,1853年买了木桐酒庄,紧接着,1868年,他的老丈人 James 男爵,收购拉菲酒庄。
由此开始,在欧洲上流社会,大拉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皇巨星,风光无限,荣耀至极。
“当然,1980年代,82年拉菲又把大拉菲推向最高地位‘全球酒王’,从此,拉菲封神,演绎神话”,最后,你总结道。
2
大拉菲的做法和味道
大拉菲,是一款典型的波尔多红酒。
也被视为“波尔多混酿”酿酒方式的代表作。
郑小塔在杭州教WSET二级和品酒师课程时,会详细讲到,波尔多红酒的常规做法,是将赤霞珠酿成的酒液,与梅洛的,或还有其它葡萄酒液,按照特定比例混合。
所以,我们在饭局上品尝大拉菲红酒时,如有酒款介绍资料,会发现,它是由赤霞珠、梅洛,或还有其它葡萄混酿而成的。
而且,不同年份的大拉菲,几种葡萄酒液之间的混合比例,也是有变化的,是动态的。当中的比例,又以赤霞珠占据绝大部分。
近些年,杭州有不少高管经理请我吃饭,因为他们知道,我讲课写作的研究方向是,商务宴请场合对葡萄酒的鉴赏与评论,想向我讨教一番。
有次饭局上,他们问,“郑小塔老师,大拉菲为什么值一两万呢?有什么依据吗?”
我放下筷子,理了理思路,“首先,你看,大拉菲是一款著名的波尔多红酒。波尔多红酒是谁捧起来的,大英帝国的富人贵族们呐!”
“我们再看,大拉菲的主要葡萄原料是赤霞珠。这种葡萄在法国波尔多的气候条件下,成熟得最慢,是慢慢地熟,逐步逐步熟透的,无形中,积累起最多的风味物质(香气、香味、味道等),积聚时间也是最长。所以,波尔多的优质赤霞珠,酿酒之后,我们能尝到最丰富复杂的味道,这是其他产地的赤霞珠,难以达到的。”
“在欧洲,酿酒师有句话,‘最好的葡萄是长在山坡上的’,这样,葡萄会沐浴最多阳光和热量,葡萄才会充分成熟。而大拉菲的葡萄园,坐落在山坡上,你看它名字,还坐北朝南,葡萄成熟度最高呀!”
“最后还有一个,酿造大拉菲的葡萄,是整个拉菲葡萄园挑选出最好的。而差一点的,挑剩的葡萄,去干吗了呢?酿造小拉菲去了!”
讲到这里,众人恍然大悟。
以前,帮我爸接待生意朋友时,酒桌上会聊一些名菜名酒,但有些人一点评,就露出马脚来。
有个做地产的老板竟然说,82年拉菲,是1982年出产的。
拜托!
拉菲红酒酿好后,还有一道工艺,酒液存放新橡木桶里进行熟化,这个时间是15~20个月。
你看,82年拉菲至少也得1984年以后上市销售了呀。
再举个例子,现在是2023年,那么今年面世销售的,其实是2021年份的大拉菲,这样清楚了吧!
那么,2021年份的大拉菲红酒发售后,是不是直接可以喝了呢?
不是!
至少要等到 15 年后,有朋友来我公司网店买红酒,我都这么跟他们说。
如同刚才说的,现在是2023年,这就意味着,2008之前的年份,才是大拉菲的最佳饮用时期,口感滋味是最好状态。
2021年份的大拉菲,要等到2036年以后饮用,才会有最好的风味特色。低于15年,或是新年份的,那喝起来味道实在太“稚嫩”,展现不出大拉菲的魅力。
在杭州,我有些学生是公司高管,他们要招待贵宾,请喝大拉菲红酒,但一听到“好年份”“坏年份”之说,就有些困惑,问我怎么办。
波尔多濒临大西洋,受海洋性气候影响,造成葡萄每年质量不稳定。有些年份,葡萄品质好,被称为“好年份”,有些年份,葡萄品种收成差,称之为“坏年份”。
但对大拉菲这种顶级红酒而言,好年份坏年份对于品质味道,是有细微的差别,但影响不大,毕竟拉菲酿酒师的手艺高超,基本上能抹平坏年份带来的劣势。
如果请客对象是,懂红酒的老饕,要选好年份的大拉菲,资深行家对好年份比较注重,但要是对方不太懂酒(多数是这样的),也就不用讲究好坏年份。
不过,饭局上请客品尝大拉菲,一定得注意醒酒。
这个我在讲课,还是写文章时,都会反复强调,大拉菲这类顶级波尔多红酒,得用醒酒器醒够 2个小时,才会展露最佳风味特色,尽现迷人风采。
郑小塔在杭州每次开WSET三级葡萄酒课程(也就是高级品酒师课程),都会用老年份大拉菲(如下图),给同学们做课堂品鉴。
充分醒酒过后的大拉菲,闻起来,如丝如缕的烟草、皮革、野味气息,夹杂着雪松、香草、烘烤等橡木气味,还有些许淡淡黑色水果味。
大拉菲酒液流淌在口腔里,细腻、精致,醇厚如巧克力般,稍加回味,会感受一种饱满,细品之下,会在这股丝滑酒液里,体会到层层堆积的风味,复杂多变,滋味万千,明晰地好似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。
我尝过大拉菲好几个年份。它的风格特色,给我印象是,妖娆多变。跟拉图的浓烈,木桐的强劲,玛歌的柔美,侯伯王的古朴,是截然不同的格调。
很多时候,在饭局聚会上喝到大拉菲,我总会跟大家说,我们对待大拉菲要有些耐心,静下心来,感受它不同时间段变幻出的味道,2小时后,2.5小时后,3小时后,大拉菲会有什么样的风味特色。
它的味道是有生命力的,倒在酒杯里是微妙变化着的,时间不同,味道不同。
这即是大拉菲的一大鉴赏点。
感受大拉菲的魅力,还有一个是,不同年份带来的老酒味道。
陈年20年的,30年的,40年的,甚至50年的,品味这些老年份大拉菲,你会觉得,仿佛是在跟岁月对话,感受时光在酒液里的沉淀。
从青涩,到成熟,从少不更事,到历经沧桑,不经意间,时间在人们身上都留下了一些痕迹。
人是如此,酒亦是如此。
我们鉴赏不同年份的大拉菲红酒,其中乐趣,在于捕捉那些随着时光岁月,变化了的、新滋生的、消逝了的风味。
未知、神秘感、不确定性,是品鉴老年份红酒的一大享受,让人乐此不疲。
但要是商务酒桌上“咕咚”“咕咚”一杯直接干掉,我只好摇摇头。
可惜了!
3
大拉菲在国内国外市场
如果你问,“郑小塔,哪一款酒可以代表整个葡萄酒?”
我会毫不犹豫地说,大拉菲红酒!
大拉菲,是全球公认的“世界酒王”。
虽然,按照品质来说,大拉菲并不是最好的,但级别和地位无疑是最高的。
所以,我们提到大拉菲,它不仅是一款国际知名度最高的葡萄酒,也是一瓶象征整个葡萄酒家族的红酒,更是一个属于奢侈品范畴的饮品。
也因为稀缺珍贵,有些年份的大拉菲,被赋予更多意义和象征,成为国际拍卖市场的常客。
2010年,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,1869年份的大拉菲,以约合人民币160万价格成交,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单瓶葡萄酒的拍卖记录,(直到2018年,该记录才被罗曼尼康帝打破)。
大拉菲,是衡量其他高档葡萄酒的标杆。
欧美人,如同中国人,衡量一款顶级葡萄酒,也会不由自主地把它跟大拉菲进行比较,包括品质等级、口感味道、地位档次、市场价格、流行状况等等。
大拉菲好似坐标体系原点,经过与它对比,优劣好坏,立见分晓。
欧洲有位葡萄酒大师总结过一句话,“大拉菲,19世纪受到欧洲贵族的欣赏,20世纪晚期赢得美国人的青睐,21世纪又得到中国富人的追捧。”
相当之精辟。
大拉菲,在中国是奢华生活的标志。
大拉菲,如同茅台、路易十三、依云、LV、奔驰,在中国已然成为一个符号,是富人阶层生活的象征,是奢侈生活方式的代表。
何况,大拉菲本就是一款真正的奢侈品红酒,一两万市场售价,82年拉菲更是十万级别价格。
奔富红酒近些年在中国确实红火,奔富品牌影响力也超越拉菲,成为国内最知名的葡萄酒品牌。有着“澳洲酒王”之称的奔富葛兰许 Penfolds Grange,是目前商务接待场合的常客。
但在档次上,大拉菲红酒还是比奔富葛兰许要高,喝拉菲更有面子!(只是有些领导接待场合,饮用拉菲过于高调,改用奔富而已)
所以,在中国饭局上饮用大拉菲,并不是简单在喝一款世界名酒,某种意义上,大拉菲标志着一股底气,一种实力,一个阶层。
同时,我们也能体会到,拉菲山寨酒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猖獗?
一大原因是,老百姓心中也有一个富人梦,想体验下成功者的感觉,100、200元的“拉菲仿冒酒”,真假姑且不论,心理上至少也过了把瘾。
高端宴请场合,大拉菲是永远“正确”的接待用酒。
大拉菲知名度大,客人看到认识,大拉菲价格稳定,客人估得出来,大拉菲象征身份,给足客人面子。
也因此,在杭州,我会为一些企业家朋友挑选宴请用酒,每当不清楚贵客们饮酒喜好时,我都会建议,“还是准备大拉菲吧,就跟飞天茅台一样,稳妥些,不会犯错。”
送礼,亦是如此。
大拉菲,如同金银,是一般等价物。
朋友问,“大拉菲红酒,为什么在中国成名?”那就说来话长喽,我会再写篇文章,专门讲述。
拉菲进入中国,已有40多年头。
一直以来,大拉菲的价格,是那么高不可攀,但并不妨碍中国人对它的喜爱。
虽然,这得归功当年香港电影遍布中国大街小巷,让82年拉菲在国内如神话般存在,于是,大拉菲悄然走进人们心里,落地生根,心生感情。
但某种意义上,对我们中国人来说,大拉菲红酒,也是一种激励鞭策,一个成功梦想。
上个世纪,有多少年轻人看到香港电影中“富豪喝拉菲”的镜头,热血沸腾,立下誓言,“大丈夫当如此也!”
几十年过去,果真如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