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12~14日周五六日,我们斯享WSET杭州学校,举办今年第 1 期WSET二级葡萄酒课程(总第 65 期)。
本次课程共有 14 位同学参加,课程地点在网红酒店杭州庐境西溪酒店 2 楼教室。
以下是本次杭州WSET二级课程的回顾。
1
台湾籍学员
教葡萄酒课程,会有很多惊喜!
来参加WSET二级课程的学员,什么地区的人都有,就像揭盲盒一般,给我意外之喜。
这不!
本次课堂上,迎来2位台湾籍学员(他们在大陆做生意)。一位长得像陈意涵(说话也很像)的姑娘,一位儒雅好学的中年男性。
郑小塔我喜欢在课程中跟学生们互动交流,了解学生的疑问和需求,以便我更好“因材施教”。
当然,交流过程中,也让作为讲师的我,收获思维上的碰撞,激起新的感悟。
本次课程,跟两位台湾籍学生的交流,亦是如此。
他们告诉我,台湾近二三十年来的饮酒情况、酒类特色、酒吧文化,台湾当地人对酒类(葡萄酒)的认识和看法。
当杭州WSET二级课,进行到第3天上午,我讲解完意大利的 Asti(阿斯蒂)微气泡酒,台湾姑娘拿着这杯 Asti,(用陈意涵那种语调),对着我说,“这是我20年前已经喝过的酒!”
猛然地,我意识到,中国大陆葡萄酒消费市场,跟台湾和香港的差距。
Asti 微气泡酒,最早起源于意大利 Piedmont (皮埃蒙特),随后在1990年代的美国市场,掀起过流行风潮。
继而,2000年后,传入中国台湾香港地区,热过一段时间,接着,2015年前后,进入中国大陆,风靡到现在。
这是一个潮流文化传播的过程。
一款 Asti ,折射出“物质文明”发展的不同形态。
仔细深究这些,非常有意思,很多酒类现象的背后原因,耐人寻味。
尤其,像郑小塔我这样的自媒体作者,想把全世界的酒类特色,各地人们的饮酒喜好,书写成一幅酒类“全景图”,更需要这样的交流渠道。
课后,两位台湾籍学员说,听了我的讲课,收获很大。
其实,我也想跟他们说,我学习到很多,谢谢告诉我这些信息。
2
搭建知识框架体系
知识框架体系,是郑小塔我非常重视的。
我的WSET二级课程的课堂教学,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建立一个葡萄酒的知识框架体系。
对刚入门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,非常重要!
杭州的WSET二级课程,整整3天的内容。WSET二级教材,110页的容量。让报名学习WSET二级的学员心里犯怵,这么多知识内容,不知从何下手。
我回忆当年自己学习WSET二级课程,也是如此。有些焦虑,有些担忧,怎么学习才更有效果?后来,我灵机一动,做思维导图,建了个知识框架体系!这才学得“得心应手”,还考出了高分。
之后,我当了WSET讲师,开始教杭州的WSET二级课程。我就非常重视学生们葡萄酒知识框架体系的搭建。
3天时间里,我会帮助同学们从“葡萄酒怎么来的”“有哪些种类”“如何选择”“如何饮用”“与其他酒类的关系”五个方面,来搭建成一个系统性的葡萄酒知识体系(如下图)。
这就好比是种一棵树,我负责枝干的成长,而同学们呢,则是叶片和果实的培育,然后,我们共同把这个树养得“花繁叶茂”“硕果累累”。
在郑小塔我看来,从枝到干,由叶到果,构建出“知识体系框架”的“大树”,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之一。
分门别类,有针对性,把WSET二级课程的知识点,分块学习,按类掌握。
循序渐进,按图索骥,顺着WSET二级课程的主线,逐个深入,查漏补缺。
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,才是系统性的,有效果的。
同时,我上课时,还会讲很多葡萄酒(整个酒类)的底层逻辑和内在关系。
这些葡萄酒世界的基础原理和规律,更能让同学们的知识框架体系扎实牢固,能够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然后,在饭局宴席上,评论起葡萄酒来,侃侃而谈,信手拈来!
3
小拉菲的赏析和品鉴
老年份的小拉菲红酒,是我的WSET二级课程必用酒款。
本次课程中,选用的是2012年份的小拉菲(市价4500元)。
选用小拉菲红酒,是郑小塔我想让同学们感受下世界顶级红酒的魅力。我觉得,人的味蕾是有记忆功能的,尝过好酒好菜后,人的大脑都会记住(潜意识会有印象),这样等到下次喝到好酒,味蕾会主动告诉你说,“呀,这是一款好酒!”
小拉菲红酒,是我的一个“好酒”范本。课堂上总有同学问,“郑小塔老师,什么是好酒呢?”
“喏,你尝一口小拉菲,自然就知道了!”
“虽然,我也是一位美食博主,擅长描述食物酒饮的味道。但再多言语,还不如你亲自尝一口。在美食美酒‘亲口品尝’面前,再优美再准确的语言描述,都是苍白的!”
我这么回答道。
本次杭州的WSET二级课堂上,我还准备了一款“南非小拉菲”罗伯乐富齐干红 Rupert & Rothschild Classique (市价200元,如上图),给同学们做对比品鉴。
我们尝尝看,同是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旗下的酒款,法国小拉菲“好在哪里”,南非小拉菲“又普通在哪里”。
这一对比品尝,同学们也都心里有数,纷纷举手发表看法。
“郑老师,相比之下,法国小拉菲余味真长,远远超过6秒钟了!”
“法国小拉菲,单宁细腻,在门牙上是颗粒状,而南非小拉菲,是块状的,像是门牙上敷了一层膜。老师,你说过,点状颗粒状的单宁,是好酒的象征!”
“还有,我来补充”,第三位女同学发言,“法国小拉菲的酒体饱满,味道更为复杂,酒液在嘴巴里仿佛孙悟空的七十二变,我不断感受到新的香味,而南非小拉菲,则是味道比较单一,没有出来更多的风味!”
真不错,总结到位!
这些都是“好酒”的标志!
4
加赠《发酵酒与烈酒》课程
杭州的WSET二级课程,我每次都会赠送一堂《发酵酒与烈酒》课程。
时间为周日下午,为时2个小时,品鉴10种以上酒款(酒单如下图)。
《发酵酒与烈酒》课程,不是WSET所要求的,是郑小塔我额外添加的。WEST二级课程,全称是“WSET第二级葡萄酒认证课程”,只讲葡萄酒内容,不要求我们讲师讲解其他酒类。
我加赠这个课程(又增加了成本),是因为我的很多学生平时有商务接待和应酬需求。我觉得,他们不应该只懂葡萄酒就够了,还应该多了解下其他酒类,甚至是懂得“全酒类”知识。
可能,我对我的学生要求比较高吧!
作为一位商务人士,或是一位教养良好的中产阶级,怎么能够只精通一种酒呢?既然花时间来学葡萄酒,我们索性学个彻底,把所有餐桌上的常见酒类,都学个一遍,弄个明白!
这是我加赠《发酵酒和烈酒》课程的初衷。
在这个课程,我从“酒的基本逻辑”开始讲解,之后,按照“发酵酒”“蒸馏酒”“调配酒”三大类别进行分别讲述。
课堂上,我总共会讲到啤酒、日本清酒、绍兴黄酒,中国白酒、威士忌、白兰地,水果酒(青梅酒)、鸡尾酒等 11 种常见酒类。
讲述它们的起源与发展、原料与制作工艺、著名产酒国及知名品牌、品鉴与风味特点等四大方面的内容。
同时呢,各有一款相应的酒,作为典型酒样品鉴,给同学们品尝和感受。如乌苏啤酒、獭祭清酒、会稽山、茅台王子酒、尊尼获加黑方、马爹利、梅见、RIO锐澳等。
经过三轮对比讲解,分别比较品尝,我觉得,同学们对“整个酒类”也不再陌生了吧!
虽然《发酵酒与烈酒》课程时间较短,没法讲到“精通”,但以后在饭局宴请上,见到、喝到、谈到,总归是心中有数,能应对上几句了!
对生活工作“有用”就好!